


綜述:
為個人信息筑牢一道“安全防線”,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需要“從我做起”!

個人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機構通過開展業務或者其他渠道獲取、加工和保存的個人信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做好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工作的通知》,個人金融信息保護范圍包括:個人身份信息、個人財產信息、個人賬戶信息、個人信用信息、個人金融交易信息、衍生信息以及在與個人建立金融業務關系過程中獲取、保存的其他個人信息。
當今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同時也為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帶來更大的挑戰。無論是身份證、手機、銀行賬號及快遞外賣等都包含著個人重要的信息,但網絡漏洞、手機漏洞等,儼然成為個人金融信息泄露的重要途徑之一。
然而,人為倒賣信息、PC電腦感染、網站漏洞、手機漏洞是個人金融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徑。如何為個人信息筑牢一道“安全防線”?如何守住自己的錢袋子?更需“從我做起”,基于以下要點做好信息安全防護:
01
切勿將自己的身份證件、銀行卡等轉借他人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個人金融信息、財產狀況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隨意在網絡或者日常生活中留下個人金融信息;
02
當更換手機時,應及時刪除個人信息;對于存儲有個人賬戶資料的手機,在將其出售轉讓前,務必做好徹底清理或恢復出廠設置;
03
盡量親自辦理金融業務,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辦;
04
提供個人身份證件復印件辦理業務時,應在復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
05
謹慎使用公共WIFI、無密免費WIFI,這兩者的安全防護功能相對較弱,黑客只要憑借一些簡單設備就可盜取使用該WIFI的用戶名和密碼;
06
切勿在朋友圈等社交軟件上隨意曬信息,尤其是不要隨意在社交軟件上曬一些含有個人信息的照片,如護照、火車票、機票、登機牌、車票、位置等;
07
切勿輕易填寫調查問卷。網絡上填寫調查問卷、玩測試小游戲、購物抽獎、申請會員卡等活動,一般要求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極其容易泄露個人資料;
08
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號碼、手機短信和郵件,警惕詢問個人金融信息的電話和電子郵件;
09
個人信息泄露后,不法分子可能會利用這些信息詐騙你的親友。一旦發生信息泄露,應當在第一時間通知親朋好友,以防他們上當受騙。
本文內容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